考研日的蓄势待发




考研日的蓄势待发

最近我们有不少群友表达悲观情绪,其实是适逢疫情管控放开期间,大家正在安静度过这个容易感染的月份。

当然,也有群友和读者被辞退的,或者遭遇了单位的裁员。此时不要悲观,越是在别人为了其他事情而停下脚步之时,你更要为了自己的明天广积粮,多练兵,蓄势待发。

经济目前也是如此。有人不能理解,为何不放开时都怂恿解封,放开后大家又都不出来了。其实大家在家中正感受着新冠,有些正在经历感染,正在跟病毒做斗争。商家此时最难过,本期待的蜂拥而来的客人,并没有如约而至,反而导致门可罗雀,甚至连快递小哥都不愿意送货了。

我想说,让新冠飞一会儿。

这类似“黎明前的黑暗”,第一波报复性消费正在蓄势待发,就在这个元旦后不久。欧美国家的人没有积蓄,所以他们承受不了不上班的日子。我们储蓄率高,目前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心。12月初放松疫情管控,这个时间点,主要是在2022年的尾巴留有一个犹豫期,也为了2023年的开头有个爆发式上涨。

平安夜一过,转眼元旦就要到来,希望大家为来年的发展做好布局。平安夜报平安,我的亲人十之八九已经感染,有些已经阳康了,包括我本人,嗅觉已经恢复。2023是我的退休之年,计划已久,2013我就已经在谋划。我正在为退休蓄势待发,不会受到新冠等因素的影响,雷打不动。

2022年12月24号也是考研日。毫无疑问,报名和考试的人数,比往年都会大幅上涨。我们很多群友已经参与其中,硕士研究生学历是我们职业经理人突破年薪百万的主要瓶颈。

此刻的努力,是为明天埋下种子,也是一个希望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考研是另一个新人生的开始。你要知道,绝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开始工作,直到他们去世前,一辈子还是个本科生。

以后当你想起今天勇敢走向考场之时,你会为今天的未雨绸缪而表扬自己。

但是,善意的提醒还是需要的,考研只是第一步卖出去,都还没到读研的开始,考上了也并不代表毕业,何况行百里者半九十。我们当下的努力,更主要是修身、练功,蓄势待发。

在我的《职场宝典》中有两篇经典但却貌似对立的文章,如下:

《念 MBA 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?》

《MBA获取难度加大,个人谨慎评估再报名!》

其实这两者是没有矛盾的,价值和难度存在正相关性。

每每看到国内硕士不能毕业的事情,我就比较揪心。这里再次提醒国内读研的群友和读者,尤其非全硕士:国内读研难度增加,毕业难度加大。

不是考试分数线达标了,就是硕士证书到手了。这俩之间的距离还很遥远,前者只是个开头,跟你的毕业之间还有很长的道路,超过高考跟本科学位到手的距离。本知识点可以少走2-5年的弯路,属于势商的范畴,也是节约时间,挽留青春。

2022年中就有一个例子,某知名大学医学生在硕士研究生的二年级,实际上属于规培阶段,被老师批评,怀疑人生,终于她内心受不了、在宿舍中委屈得割腕自杀了……

因为气不过,所以她的堂弟和师兄学姐,才将这个事情背后的原因披露了出来。

类似的研究生被老师刁难的事情,很多。学生的处境比我们工作后面对“无法完成的任务”还要难过,因为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消极怠工,更可以转部门、跳槽走人。但是学生们几乎没有应对之道,因为书本、家长、学校和社会都没有给TA第二个选项,他们避无可避。

你看如下深圳这位群友,他就被导师用脚踢过。此时,还没毕业的学生别无他法,为了毕业和证书以及后面的求职,甚至政审和父母的面子,只能委曲求全。

一直都说“学则须疑”,但是从古至今国内都认为“老师的话都是对的”,一言九鼎,导致从小到大很少有人敢说老师的不是。

小时候,学生被欺负,没有办法反驳,但成年后的读书,矛盾就激烈了。

国内师生之间的矛盾比较大的有三个时间点,至少也是老师需要有所改善的地方。

第一个就是博士生毕业被刁难

这个问题是三十多岁的学生,都快走在通往中年人的路上了,本身他们就还没参与社会中的就业,还是个学生,在好不容易要毕业时,却遭到导师的故意刁难。

他们此时无路可退,甚至容易轻生,或者做出极端的行为。

第二个就是对硕士研究生的“虐待”

下图这位好不容易毕业的国内硕士生,你看他的感言。他写的是国内大多数硕士生的常见感受。当然,他已经毕业了,只是对我的某篇文章中某个段落产生了共鸣。

我摘抄如下,在《娶女教师做老婆,也有不好的地方!》中:

“教师对于孩子、配偶甚至父母等家庭成员,也都比较强势。这种强势主要来自教师的教育思维和教育环境,因为某些情况下‘老师永远是对的。’在我们这个国家,很少有老师主动承认错误,这就助长了那种天然对、永远对、不对也对的思维。”

在这些最终学业受挫或者不能毕业的学生中,肯定也有个人自身的原因,但共性的老师、导师的问题,显然占了不小比例,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刚刚截图中所述这种“规培生”,就是介于本科到硕士之间的一个实践时间,会将本科毕业的医学生派到医院去先实践、实习三年,然后再回学校去读硕士。

当然,确实需要学习和实践,但关键他们是交了学费的学生,却要来做廉价劳动力,这是本质。同时受到老师和医生师父甚至学长的欺负,这个几乎无法避免。毕竟还是学生,一个不如意可能就会走入思想误区、选择极端行为。

师生矛盾的第三个点,在于学校安排的实习。

从中专、技校生,到大专、本科毕业生的实习,这个毕业前的实习一般有半年到一年,长的两年之久。

本质上就是学校联系企业单位,安排学生们去工作,不需要缴纳社保等,大多数连实习协议、劳务合同都不签,学生劳动者随时被辞退,基本都被拖欠报酬,而且投诉无门,且劳动所得一半被老师侵占、一半被私企老板占有。八神曾经帮助其中一两个最终拿到了实习工资,大家看这里《年底了,公司“不讲武德”,该怎么办?》。

当然,我讲的主要是硕士的问题,也就是国内的硕士太难毕业了。大家心里要有一定的准备,不是你考上了就100分了、拿到证书了。可以这么说,在职硕士一大半是拿不到双证的,因为你根本没时间写论文,写了也不一定对,对了不一定得到导师认可,得到认可了不一定能通过盲审等审核

你看看这些跟导师之间的矛盾,甚至有些就是说导师人品不行。这让我想到了《肖恩克的救赎》中的典狱长,至少部分导师有典狱长不好的一面。这个值得注意和警醒。

我不是让世人来注意如何教导和规训导师,而是请各位读者和群友,尤其想读研的,提前2-5年了解到,你的导师可能是“典狱长”。

硕士被刁难、难毕业,这种常见现象也是个大矛盾,我们个人是无法阻止它不发生的,你要做的是提前避开、绕道,或者提前布局,要么就侥幸选择到好的学校好的导师,要么就自己想尽办法去应对,总要面对论文和毕业这一关。

有些统招硕士入学四五年,都毕业不了,就别说在职的MBA了。

这也是我经常推荐大家能留学就可以考虑留学的原因,相对来说性价比高多了。还没读研的,看看《获得硕士学位的7种方法,别处找不到的干货》,不要死磕一棵树,而且不在一线城市那些在职硕士没有必要读,体制内在职硕士作用也不大。如果逆向行驶,则很容易花钱、花时间、花精力买罪受。

此外,留学目前在国内大城市的落户优待方面,也占优势。实际上是一个漏洞,大家珍惜这个时间窗口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广州考研网 » 考研日的蓄势待发

赞 (0) 打赏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支付宝扫一扫打赏

微信扫一扫打赏